什么样的情况会导致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1)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比如,名为赠与,实为买卖,名为租赁,实为借用等。
(2)未满八周岁的儿童、无法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比如精神病人等实施的行为也是无效的
(3)行为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4)双方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哪些情况下,即使行为已经成立,且已经开始实施,但 仍可以到法院去申请撤销该行为?
(1)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比如,一方以为赠送,另一方以为买卖。
(2)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比如,明知自己的房子有问题,既不告知买方,还热力推销,让买方因欺诈买下该房屋。
(3)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比如,债务人没有告知担保人,其实际已无偿债能力,而作为债权人的银行也知道债务人没有偿债能力,但依旧默许担保人为债务人担保,此时担保人就是受欺诈方,可以申请撤销该行为。
(4)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5)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比如,明知对方有困难,还落井下石,压低价格。
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当然,还需注意的一点是,去法院申请撤销该行为,有时间上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三个月内;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就要尽快去法院申请撤销。 如果当事人自该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去法院申请该行为的,该撤销权消灭。当然,当事人也可以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向法院申请撤销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