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大体介绍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另一部分重点讲解步入社会后常用到的劳动相关法律常识。
一、日常法律常识
1、购物中的法律常识
当我们在商场、超市购物时,经常会遇到促销活动。但你是否知道,商家的促销承诺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如果商家在广告中明确表示“买一送一”“全场五折”等,而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商家却未履行承诺,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按照承诺履行义务。
此外,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享有知情权。商家应当向消费者提供商品的真实信息,包括商品的名称、规格、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使用方法等。如果商家故意隐瞒商品的真实信息,导致消费者购买了不符合自己需求的商品,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退货或者换货。
应用场景:在购物过程中,如果遇到商家不履行促销承诺或者故意隐瞒商品信息的情况,消费者可以凭借购物凭证和相关法律规定,向商家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与商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租房中的法律常识
租房是很多人生活中的重要环节,但在租房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容易被忽视的法律问题。首先,租赁合同是租房双方权利义务的重要依据。在签订租赁合同前,租客应当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租金、押金、租赁期限、维修责任等内容。如果合同中存在模糊不清或者不合理的条款,租客可以与房东协商修改。
其次,房东在出租房屋时应当保证房屋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如果房屋存在安全隐患,如电线老化、漏水等问题,房东有义务及时维修。如果房东未履行维修义务,租客可以自行维修,并要求房东承担维修费用。
应用场景:在租房过程中,如果遇到房东不履行维修义务或者擅自解除租赁合同的情况,租客可以凭借租赁合同和相关法律规定,向房东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与房东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房屋管理部门投诉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劳动中的法律常识
在工作中,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受到法律的保护。首先,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明确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权利义务的重要依据,应当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内容。如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
其次,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安排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时间。如果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应当支付加班工资。
应用场景:在工作过程中,如果遇到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拖欠工资、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工资等情况,劳动者可以凭借劳动合同和相关法律规定,向用人单位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二,劳动相关的法律常识
1、劳动合同的重要性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它应包含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关键内容。
首先,签订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间内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这是为了督促用人单位规范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其次,劳动合同中的工作内容条款应明确具体。这包括劳动者的岗位职责、工作任务等。如果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擅自变更工作内容,劳动者有权拒绝。例如,原本从事设计工作的员工被突然要求去做销售工作,在没有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员工可以依据劳动合同维护自己的权益。
2、劳动报酬与加班工资
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付出劳动后应得的回报。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方式支付劳动报酬,不得拖欠或克扣。
关于加班工资,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当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加班工资。一般来说,平时加班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 150%的报酬;休息日加班又不能安排补休的,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 200%的报酬;法定节假日加班的,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 300%的报酬。
有些用人单位可能会以各种理由拒绝支付加班工资,这是违法的行为。劳动者应保留好加班的证据,如加班通知、考勤记录等,以便日后维权。
3、休息休假权利
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这是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安排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时间。
例如,劳动者享有每周至少一天的休息日,以及法定节假日、年休假、病假等。如果用人单位违反规定,剥夺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利,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给予补偿或者调整工作安排。
四、权益受到侵害时的维权途径
如果劳动者在工作中遇到上述问题,应该如何维权呢?
首先,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这是最直接、最快捷的解决方式。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的负责人或人力资源部门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诉求,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并责令用人单位改正。劳动者可以通过拨打 12333 劳动保障热线或者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提交书面投诉材料的方式进行投诉。
此外,劳动者还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争议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法定程序之一。劳动者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仲裁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据。仲裁委员会将依法对劳动争议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
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劳动者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将依据法律规定,对劳动争议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
4、离职时遇到拖欠工资,劳动法有以下相关规定:
工资支付时间:
-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明确,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用人单位的违法责任:
- 《劳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经济补偿标准:
-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这里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劳动者的权利:
- 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赔偿。用人单位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可能需要承担其他赔偿责任。
如果遇到离职时拖欠工资的情况,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权:
协商解决:与用人单位进行友好协商,要求其尽快支付拖欠的工资。
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可向当地的劳动监察大队等劳动行政部门举报投诉,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并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和经济补偿等。
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协商不成,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提起诉讼: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上篇:
下篇:
联系电话:0931-8426909
电子邮箱:gansujtdlawyer@163.com
办公地址:兰州市安宁区安宁西路加莱国际写字楼四楼
Copyrights © 版权所有:甘肃经天地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