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婚姻不仅是两个人情感的结合,更是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的体现。
然而,当涉及到未到达法定婚龄而“结婚”的情况时,这样的结合在法律上是否有效呢?
我们需要明白什么是有效的婚姻。
在我国《婚姻法》中明确规定了男女结婚的年龄限制:男性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性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如果未达到这个年龄标准而举行婚礼,那么这种婚姻关系在法律上是无效的。
例如,有些情侣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提前按照习俗举行了婚礼,但如果没有达到法定婚龄,他们在法律上的关系仅仅是同居,而不是合法的夫妻关系。
接下来,我们看看这种未到法定婚龄“结婚”的情况会带来哪些后果。
尽管这样的情侣可能已经生活在一起,但他们并不享有法律上夫妻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这意味着,如果他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比如一方生病需要另一方扶养,或者双方感情出现问题,他们不能像合法夫妻那样得到法律的保护和支持。
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双方想要解除关系,他们面临的法律途径也是有限的。
由于他们的所谓“婚姻”关系本身就是不被法律承认的,因此通常情况下,法院是不会受理单纯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案件。
只有在涉及到财产分割或子女抚养等问题时,法院才会介入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双方都达到了法定婚龄,他们是可以选择补办结婚登记的。
登记之后,两人之间的婚姻关系将被正式建立,从那一刻起,他们的婚姻效力开始计算。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虽然未到法定婚龄的“结婚”可能在情感上给予双方以归属感,但在法律上却不具有任何效力。
因此,对于准备走入婚姻的人来说,遵守法律规定,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这也提醒我们,法律赋予每个人权利的同时,也规定了相应的责任,只有尊重并遵守法律,我们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上篇:
下篇:
联系电话:0931-8426909
电子邮箱:gansujtdlawyer@163.com
办公地址:兰州市安宁区安宁西路加莱国际写字楼四楼
Copyrights © 版权所有:甘肃经天地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