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深夜里遭遇暴力袭击,当亲人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一个普通人是束手待毙还是奋起反抗?法律为公民伸张正义,赋予一项关键权利——正当防卫。它绝非鼓励以暴制暴,而是法律为公民抵御不法侵害精心铸就的一柄正义之盾。
我国法律对正当防卫的界定清晰而有力。当面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时,为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免受侵害,而采取的制止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这面正义之盾的核心在于其防御性——它并非主动进攻的利剑,而是守护合法权利不被侵害的坚实屏障。法律亦赋予其及时性特征,只有在侵害正在发生、迫在眉睫的危急关头才可启动。更可贵的是,法律并未要求被侵害者成为“完美受害者”,其行为只要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便受到法律的坚定保护。
然而,现实中这面正义之盾常蒙受误解的灰尘。有人误以为防卫必须“点到为止”,苛求被侵害者精确衡量反击力度,仿佛置身于精确刻度盘前的实验者。这忽视了人在极端紧急、恐惧、愤怒情境下的本能反应。法律理解这种人之常情,只要防卫行为未显著偏离制止侵害的必要程度,便不会轻易否定其正当性。
另一种沉重的迷思是“打了就跑”或“打不还手”的消极态度。有人担心一旦反抗,反会招致更重的法律后果或报复。这种顾虑源于对法律原则的陌生。法律明确肯定公民有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权利与责任,正当防卫本身便是法律赋予公民的积极力量。只要符合法定条件,勇敢站出来保护自己或他人,正是法律所期许并保护的光明之举。
法律之所以郑重确立并保护正当防卫,其光芒不仅照亮个体,更映照着整个社会的正义基石。它明确昭示:法律绝不向不法行为低头。当公民依法行使防卫权成功制止了侵害,这不仅是对个体权利的有力捍卫,更是向全社会宣告法律对正义的坚定守护。每一次正义的防卫被法律所确认,都如同在公众心中点燃一盏明灯,驱散面对不法侵害时的犹豫与恐惧,强化了人们相信法律、依靠法律的信心。它鼓励公民在危难时刻不做沉默的羔羊,而是成为守护自身和他人权利的勇者。
同时,法律也为这面盾牌设定了边界,防止其滥用为伤害之刃。对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法律赋予特殊防卫权,防卫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负刑事责任。这体现了法律对极端暴力的零容忍和对生命权的至高尊重。而对于超出必要限度的防卫过当,法律也要求其承担相应责任,确保防卫权在正义的轨道上运行,维护整体法秩序的平衡与公正。
正义不仅存在于庄严的法庭宣判,亦存在于公民以法律为凭、挺身守护自身权益的果敢瞬间。正当防卫正是法律赋予公民在危急关头维护尊严的正义之盾。正确理解其精髓,勇敢并理性地行使这项权利,既是对个体生命财产权利最有力的捍卫,亦是为社会正义大厦添砖加瓦的积极行动。
当法律赋予你守护权利的力量,请相信那盾牌上的光芒——它映照的不仅是法律的智慧,更是每个人心中对正义不灭的渴望。
上篇:
下篇:
联系电话:0931-8426909
电子邮箱:gansujtdlawyer@163.com
办公地址:兰州市安宁区安宁西路加莱国际写字楼四楼
Copyrights © 版权所有:甘肃经天地律师事务所